2012-05-07

Before Bernini's Room - Becoming Preparing


Becoming Preparing



  Bernini在創作中完全呈現出在巴洛克時代意義的複雜與多重、表層與內涵、直接與曖昧、單純與繁複等,都同時的出現在一個空間狀態,邏輯與非邏輯共存的狀態,既是一般生活所能面臨的物理空間,也是超越一般生活的精神空間,這些充滿了迥異矛盾但確確實實的給予我們人類所能感知並且超越理性、甚至也給出超越身體感官所能體會的昇華意義的巴洛克空間──在各層面上都展現了"混合體"(Hybrid[1]的意味。對於三百年後的我們,也甚至可以比擬巴洛克空間所呈顯的即為一種"卡夫卡"[2]狀態:那城堡[3]是一座永無法真實掌握與抵達的迷宮。費盡了所有精神所尋覓的真理即為精神這個隱晦國度的尋覓本身所在。

  巴洛克的意義超脫作品本身所佔據的空間,是被面對著華蓋的後方大祭壇的光所穿越,是被兩旁各教宗墓龕與雕像的姿勢所牽動,物理空間中的所有人、物都共同運作,也是被在巴洛克藝術中提升為主題之一的"空"的空間所包圍,巴洛克的作品不只在於石頭、金屬、油彩、畫布所佔據的空間,同時也在雕塑那虛空間,一個全然空無的空間,一但被放置了藝術品於其中,其餘的空無就已不再同於原有的空無狀態,它被那放置的藝術品(又尤其在巴洛克時代必須說,那刻意想要去改變那虛空間的藝術品)所改變了原先存在的意義,它也是使藝術品成藝術品的條件之一,也永不可消滅,是虛有的永恆:成就藝術的永恆。《眼與心》中Merleau-Ponty對於Descartes的詮釋能從另一層面詮釋巴洛克作品改變空間的狀態:"空間在其自身,甚至可以說,它是格外突出的在其自身,其定義就是要成為在其自身。空間中的每一點都恰如其所在、也被思考為恰如其所在,一點在此,另一點在佊,空間就是「在某處」的明證。"[4]同時帶有時代的意指:一個屬於十七世紀材料、科學觀,與宗教的調適下產生的"流動體"[5]

  對於幾何、數學的發展在十七世紀的思維上有著全面的影響,Rene Descrates即因為在數學的研究下,認為理性即是猶如同數字的系統運做著,而也只有在思想被量化的狀態才能被思考。十七世紀的商業與科學上的進展,越來越多當時人們沒見過、沒想過的事物與思想不斷出現,在藝術上巴洛克時代常常是為了將人體的感性推往極致,也有可能是總括如此,Descartes才會在當時代認為所有的感官所接受到的感性都是不真實的,都是有缺陷的,完滿是只有上帝才擁有。Bernini在聖彼得寶座與天篷華蓋中也隱約的帶有這樣傾向,如俗肉身與精神昇華的神性之間交替轉換,神性依舊是那個宗教時代的傾向與勝利姿態。Descartes"假如上帝並不真實存在,單憑我自己的本性,亦即我心中的上帝觀念,我是不能夠存在的。上帝之名,對我而言,指的是我心中無比完美的存有,祂擁有一竊的完美,即使我不能擁抱祂,至少我可以用思想輕撫祂,因為我對思想也是在他一無欠缺的觀念中造成的。從這裡我也清楚地看到,祂不可能是一個騙子,因為自然之光的理性會告訴我們,任何欺詐或騙局,都源於欠缺。"[6]同時也是如此,Descartes對於視覺還有現實物質的許多研究超乎前人,我想那就是十七世紀時代觀看與思考的特性:每個哲學家與藝術家都不斷在效果上做探討與極為深入的研究,研究效果之前的成因、研究效果的當下程度與變化的狀態、研究效果之後該怎麼在去製造新效果,並且每一個在研究過程中有所成就的意義就是他們留下了每一個專屬於他們各個自身的效果總體,各自充滿變異的方式構成各自的效果與思想,也同時他們組成了一個巴洛克時代。Bernini也是如此的活在十七世紀,在他作品中以自己的方式留下了專屬於他的空間,是作品佔據的空間、作品帶有的宗教義涵的空間、作品被周圍虛空所包圍的空間、作品在我們視覺上幻象的空間,以及在視網膜後面成像之後所牽動思維的內部空間,Bernini同時出現在這些互相差異卻又同時因為彼此而運轉的地方,少了任何一方都會導致整體停止運作的巴洛克狀態。並且也必然的說著在這一切包含了神性的力量與龐大複雜空間意義之中,創作者是我──Gian Lorenzo Bernini

  文字的最後,必須再次堅定的闡述:在這裡研究的ㄧ切,並非為了使那空間變得明白、清晰;並非為了讓我們能夠更全面的掌握與了解其內容。因為這些都將使它改變了本身具有的純粹也與研究方向背道而馳。在此所做的ㄧ切努力與不斷面臨的矛盾困難都只是一個為了幫助我們走向Bernini’s Room之前的準備工作。

 
 

[1] ”Hybrid”一詞, 在許多關於巴洛克的文獻中都常被使用
[2] Franz Kafka, A.D.1883-1924, 捷克作家
[3] 卡夫卡的長篇小說《城堡》, 在其去世之後才出版
[4] Maurice Merleau-Ponty, 龔卓軍 , 《眼與心》(L’Ceil et l’Esprit, 第三部分, p.106, phase 2, line 4, 原版1964, 譯版2007, 典藏
[5] 不以固體或是結晶體去表達是因為流動體狀態更接近於巴洛克形式與意義的時代意指
[6] Rene Descartes, 周春塘 , 《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沉思三:論上帝的存在, p.77, phase 2, 2010, 五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