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3

臉思之初


"有臉孔的人總是竭盡所能地嘗試各種使自身失去思考的方式來抹除自身臉孔,同時卻因此反倒加深臉孔的深邃與個性;沒有臉孔的人終日汲汲營營地自認思考的搜尋各種方法去堆疊與裝飾出自身欲擁有的臉孔,同時卻因此使那原已模糊消亡的臉孔更加渾沌拙劣。這是個極端弔詭的無間異域。"

  這是人在降生之初所擁有那成為人的最基本要素,使得他人之所能辨認出另一人的基本面,一種即使未傳達出任何內在交流的形象表徵,而此表徵在受到光的傳遞時就以獨立地擁有自身所傳達的個性化,在一個時間尚未被辨認下掌握的瞬間印象就到達視覺內的個性化。這種獨立遠遠逃離我們一般對於人與人之間對彼此的認知與理性關係為前提所建立的連結,任何一張完全陌生但具有最低限度條件下出現在視覺中的臉,都能在瞬間的印象中傳達出某種感性力量,在這樣力量所形成的表面中充滿高度可能性以產生各種分化或歧異,這些可能性裡包含了在臉頰表面上肌肉的鬆緊拉扯、血管內流動所引發的起伏或色變、任何臉部神經的微渺抽動或甚至在空氣流動產生的微氣流所導致汗毛的飄逸等,都會引發各種感性在傳遞時的力表面那未知的差異變化,更甚在如此力量運動時的重覆堆疊的可能性。

  如此以語言啟動的感性平面所建立的在第一瞬間的印象裡無疑是關乎某種視覺與影像的基本面,因此它必然亦是微觀於光線的場域,因為若是沒有光,我們將啥麼也看不到,而光的可能是於自然光、人造光,甚至在前兩者之外的非光所進行運動以承載與傳遞人與人間的感性。光線的活動產生出難以確切刻化、無法數計的明度與彩度層階,當然此層階除了存在於物理光外,也在於非光的內在與精神感性裡。臉孔因為光線層階能使得人們開始種種關於臉孔的操作,使得人們能銘刻出專屬於某臉孔的經典感性,使得人們能去記憶與傳遞那張因為光線層階變化下,超出於時間禁錮的永恆臉孔,人們也因此感動而記憶,這是屬於當下空間的差異所產生的力場,即使隨著空間條件的變化所導致的感性差異,力量也就在再差異其中不停地重複誕生著。我們從出生那一刻起就不斷處在這樣的運動關係之內,進行著永不停滯的感性活動,即便再怎麼處於孤獨與隔絕,也無法脫離那有意或無意的鏡面反射、或是湖水反映,甚至在永無擺脫的意識流與自身的對話與互動,就是場運作緊繫於生命任何變化的感性劇場。因為臉在最初的被光所附著、因為我們的理性邏輯得以辨認任何能成形於臉的條件的可能、因為我們在各種遇見臉之前的感性活動與遇見臉之後引發的感性變動相互交媾時誕生的一層層人際感性網絡,這些都同時地在我們看見臉的當下形成力場,由感性力量的運動形成的動態邏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