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8

ALiu與M君的攝影閒聊


陽光普照午後房裡的某陰影角落。M君向著光源沈默,Liu正端起剛燒開的水,一邊西西簌簌地弄個茶包。突然一個黑影從窗邊快速掠飛過。

M君:為什麼拍照?
Liu:可以快速、即時感受影像在手中生成。或說經過一連串機械運作而誕生的東西。很符合我自己生活的空間還有方式,不僅是定格每一個成為過往的當下,還同時在認識自我:我為什麼看?看了什麼的這個認知成形的一刻?然後最強烈的是我想要研究影像本質上的深度。

M君:好龐雜,而且似乎有點要往攝影論與哲學的方向走去。能用當代流行的懶人包方式來講嗎?
Liu:拍下每一張讓人覺得熟悉但同時感到陌生的照片。這樣說來感覺如何?會一直讓你的視線跟腦袋一直來回觀看思考的影像。

Liu試了一下茶的溫度,發現嘴唇微燙到但故作鎮定優雅。

M君:那怎麼會在我身上使用底片呢?其他的方式不好嗎?
Liu:覺得這樣相較踏實、實在許多吧!這其實也是自己的生活態度。特別是使用全機械相機,在快門按下與底片互動的當下是完全物理與化學交錯的過程,在短短瞬間那些化學粒子透過從我們腦思考/反射/手部運動到相機連動的反應下,匯聚成一個落單的影像,這時候它也不僅是再現現時,它就是一個事實/現實本身的存在,再經過人為的化學沖洗而完整成為攝影影像。必須說時間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必定穿越一段時間成本的過程才能產生的東西,因此有著時間與人類感性附載上面累積出的厚度,就在這樣幾乎看不到厚度的薄薄影像裡。簡言之,數位影像沒有,這樣會不會收得太隨便太快,哈哈哈……。

M君:原來有人也懂我的內外,也算是一種共鳴而覺興奮啦~不過這樣說來,你想拍的、要表達的,動機似乎不太是開放於每個觀賞人的意志自由發揮,反倒更像是強硬的表態自己就是個作品並且帶有某個指向意圖這樣理解是嗎?
Liu:不諱言的說是的,每一個影像都有它的創作論述ㄧ併伴隨,我自己是從不覺得有失去思考與論述表態的作品存在,很多人已習慣了作者已死這上個時代的概念,更多沒說出來的是在這當代作品已死也早早瀰漫在作品意識裡。因為人們的思考能力與感知能力逐漸喪失,白話說是內外的懶惰使得大家不再嚴肅面對作品,也省去麻煩,人們開始下放關於作品的門檻,對於它在日常的研究和態度慢慢鬆懈,然後進一步覺得人人都可以做創作、做評論,而隨便產出各種空洞也說不出實在思維跟內容的東西,稱之為作品。

Liu再次試了試杯緣,露出蒙娜麗莎般曖昧的滿足微笑,大口咕嚕喝茶。

Liu:所以在這樣的空間裡,我覺得作品自身的姿態必須被找回,如果是對藝術史或標籤分類有傾向的人,也許就會說我這樣的作品似乎像是以前二十世紀前半的現代主義。出於尊重我也坦誠地說沒錯,它就是具有那種現代性,並非有著友善的臉孔歡迎每一個觀者,反倒觀者需要去附和它的過程、它的文字還有動機,以了解這影像正在發生什麼。這是因為自己生活的環境還有條件綜觀後的需要而最適合的方式。

M君:這樣說來更可以理解在開頭時說的懶人包內容了。的確在作品與觀者兩者的關係是:作品來驅動觀者前往觀看,跟上前思考。而非人人擁有作品的話語權。不過這樣的風險在於能夠喜歡或是接受理解的觀者數量難以一時提升,拍了一大堆結果沒人想看這樣也是蠻淒涼的齁~。

Liu捲了根菸,點了點快打不起火的賴打,然後一小片菸草飄落燙到自己因為穿四角褲的大腿。
馬的~茲,糙尼昧的~

Liu:其實也無所謂,讓自己滿意並且也知道完成的作品本身具有的可能性就好,前面也說了這是一個最終回歸認識自己的過程,認識思考和各種人類行為能產生到什麼樣程度的效果可能。有興趣的觀者自然就會去凝視、去閱讀,對於這件事附帶隨性一提:其實也是一種作品教育的意圖,但教育本身並不保證成功或是完成,端看每個受教者自己的造化。若有人共鳴就會真心愉快,至少消解了那麼一點點生存的寂寞,沒有也無仿,至少還有M君相伴。

M君靜靜待著,Liu也放鬆望向它。各種情感盡在空氣之中,在底片裡,也在M君的眼與Liu的眼所共同形成的一道穿越光線通道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