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8

奇蹟的操作

  某方面來說,它是一種經濟學原理的運作:基礎供需的複合;它進而是種社會學的運程:人性與環境交雜效果的掌控;它將會進入到一個屬於哲學的思考空間:關於思考它在思考之中所蘊形(運行)的姿態與衍生;它再次在思考的創造與抹煞之中產生新的供給與需求彼此聯繫的新關係:另一種經濟思維的建構。當然,在這段末就如同開頭,這是就某方面來說。

  關於它的開始,不存在於任何起點,不存在任何關於此問題被框架或命名時的一刻,譬如是何種需求的出現?是何種供應的發掘?是何種人關於感性的觸動?是何種社會環境或環境變化的效果影響?是何種何地何人哲學派別的理論?是何種想法導致靈感迸發?……等等,都不存在於這些屬於"日常"運作的範疇。它存在於在前述這些日常貫性所圍繞出的思考平面之外的地方。那將是可名副其實謂其"奇蹟"。

  一般-日常我們遇見的"奇蹟",它就是被如此極端詭異的操作著,在這樣的現實空間,它也僅能被如此的操作著。在某個突然被集合的聆聽場合中-通常是位帶著已命名的頭銜或是某階級地位,甚至是首先宣稱自己擁有奇蹟經驗的他者-在某種被營造出帶著"類先驗"這樣獨特性的他者的聲音渲染下,這場合將逐漸因此神聖語彙的填充而成為"聖地",當中運行的過去式與未來式都相互得此得聖地越漸異化不凡-也就是說此時地所聽見的、說出的、參與的都是不同於日常生活、不同於陳腔濫調的-尤其是那掌控此力場的他(它)者必然的與環境共生(升)為神聖光環所圍繞。奇蹟誕生於時間在聖言被聽見時的凝固、空間被參與者的眾多感性集合而轉化了空氣粒子的分布以及前兩者共織下的聖他者不斷宣告出的神聖語言。

  另方面來說它傳遞在那些反抗、牴觸此"奇蹟"誕生與效果延伸的對像之中,因為那些拒絕或對抗即為這些奇蹟被操作時所必需的養分-奇蹟亦是齣希臘悲劇-它們無法因簡單的"日常"抗拒就俯首稱臣。相反的,僅會使得此因為異常而產生的集合獲取更強烈的異常張力,其本身的語言將以更多元與奇特的方式留轉在任何時空。

  它,僅能被思考而有效,也因此它僅屬於我們人類世界,有此空間才有奇蹟,但它亦是絕對脫離人類世界各價值觀範疇的弔詭。這麼樣高強度的思考不是很耳熟嗎?早已存在日常之中,也必須存在日常之中:

異常空間-奇蹟,它是超自然的"~


真是好幽默~

見證奇蹟的時刻~Magi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